就微地图这一新的地图形式,设计其整体框架,探究其制作方法、传播方式与特点,构建微数据的增值使用方法,开发微地图服务云平台。充分发掘大众的制图潜力与地理数据的价值,进一步弥补目前地图制作领域的缺点,为大众提供新型的地图服务,从而使地理信息产业激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微地图的概念并非要取代传统地图,而是在传统地图绘制、传播及使用的基础上,建立能够丰富地图品种的微地图基础知识理论体系。在这套理论体系的指导下,以人与移动端交互方式为切入点,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研究微地图自动绘图方法。同时,借助心理认知获取地图传播的特点,归纳和总结微地图传播特性,设计并实现微地图的传播方法。此外,针对层次多样的微地图用户,挖掘他们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(微数据),构建可靠的评价算法。最后,使用跨平台开发技术,搭建微地图服务云平台,集成微地图的研究成果。上述过程是环环相扣的承接关系,即研究前者是为后者的研究奠定基础。平台承载着研究成果,研究成果为平台提供了内核,二者都是为用户提供微地图服务。
1. 面向大众的多平台协同微地图制作方法。首先以人与移动端交互方式为制图的切入点,利用来自腾讯、百度、网易等的社会化大数据与在线地图数据,通过移动制图手段,设计微地图制图算法,实现地图数据制作;其次,设计面向大众的微地图个性化符号制作方法,辅以传统的地图符号,满足大众制图的个性化需求。
2. 微地图的传播方法。借助心理学实验获取不同人群对微地图传播的认知特点,研究微地图的传播特性和方式,设计微地图的传播方法,如个性化推荐、点对点传播、点对多传播等,实现微地图在传播中被多用户交叉编辑的算法,满足大数据时代地图的共享可用性。
3. 微数据的评价与使用。微数据是微地图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,但由于用户众多且层次多样,所产生的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。因此,需要设计微数据的可靠性评价算法,挖掘微数据的价值,并建立“微”地理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,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地图服务。
4. 微地图服务平台的构建。使用跨平台开发技术,搭建微地图服务云平台,集成微地图相关研究成果,满足用户快速、多变、共享的需求,实现自媒体时代的大众制图与应用。